守住贫困群众的“救命钱”
时间:2018-03-14 11:48:39来源: 作者:点击: 次
“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也不能动,谁动就要让谁掉官帽。”3月8日下午,湖南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傅奎就“反腐败”问题向记者表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的那样:要紧盯脱贫民生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目前损害群众最直接、最切身的问题主要就是贪污侵占、虚报冒领、私分截留、优亲厚友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工作不实、责任不明、情况不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通报的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仍在高位徘徊,“小官涉贪”明显、“蝇贪”“蚁贪”频现,窝案串案严重、贪污侵吞突出。一些干部无视中央要求,置党的各项禁令要求于不顾,花心思耍手段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通过伪造合同、编造到户补贴发放表、重复申报、假发票入账等手段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扶贫资金都是贫困户的“救命钱”,贪腐行为直接影响脱贫进程、损害扶贫政策信誉、玷污党委政府形象。这种把“惠民款”沦为“唐僧肉”的行径正是元代散曲《醉太平•讥贪小利者》中“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的真实写照。“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发案频出凸显部分地区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对基层监管失之于软的短板,敲响了严惩严防“扶贫硕鼠”的反腐警钟。
较之腐败,扶贫领域中的工作作风问题所引发的后果同样很严重,同时也更加难于治理。虽然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党员干部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付出了汗水、泪水,有些甚至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很多地区的扶贫干部在工作作风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在脱贫节奏上有急躁症和拖延病,敷衍塞责、庸懒涣散,把精准帮扶变成了精准应付;有的沉迷于打造“盆景式扶贫”“作秀式扶贫”外表好看,却经不起检验;有的工作作风存在不严不实、弄虚作假,没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的干部平时真帮实扶做得不够,扶贫考核、贫困退出成了“精准填表、精准算账”的“纸上脱贫”“数字脱贫”。尽管没有将扶贫资源装到个人腰包中,但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不仅造成扶贫资源浪费,而且耽误难得的扶贫机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严重侵害贫困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屡屡失守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基层干部的“官德”令人堪忧,党性修养、法制观念、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于群众权益观念淡薄,缺乏民主监督意识,同时也处于人为的“信息孤岛”中,长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维权无从下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贪污的“防火墙”筑得不牢实导致“牛栏关猫,进出自由”。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扶贫工作现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只有集众人之力,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才能保证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不少到达“终点站”。因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除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遵章守纪意识外,还要加大曝光力度,搭上“互联网+”监督的快车,把扶贫的相关信息置于阳光之下,保证扶贫领域各项资金落到实处,让“雁过拔毛式腐败”无处遁形;加大惩治力度,给扶贫领域扯上“警戒线”、安上“防火墙”,拉上“高压电”,做到伸手必被抓;治标更要治本,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堵住制度的“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斩断染指扶贫款的“黑手”,防止“微腐败”成为“大祸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行百里者半九十。共产党人必须多积尺寸之功,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拿出“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气概,保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切实的站在贫困户的角度去花心思,守住贫困群众的“救命钱”,这样才能切实斩断“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湘乡市栗山镇纪委 彭艺)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