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国内要闻

精神贿赂“暗箭”当防

时间:2018-05-09 10:36:04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点击:

  宋真宗时期,有位大臣叫丁谓,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颇得皇帝赏识,官至副宰相。当时的宰相是寇准,丁谓就对寇准施展献媚之功。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吃饭时,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些羹汤,丁谓赶忙卑恭地凑上前去,伸出手轻轻地为寇准捋起须来,还大赞寇准的胡须漂亮。寇准大笑道:“怎么?难道世间还有替人溜须的宰相吗?”自此,丁谓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溜须宰相”,“溜须”一词也成了奉承献媚的代名词。

  献媚和乐享阿谀奉承的风气古往今来“生生不息”“难以断绝”。比如,在不同的场合会听到恭维领导干部“领导艺术高超”“党性人品一流”“正直清正廉洁”云云,这可以称之为精神贿赂。若不加以提防,为害必深。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精神贿赂与物质贿赂相比,具有形式上的灵活性、行为上的隐蔽性,貌似小小不然,实则危害极大。对于物质上的贿赂,许多人能够做到洁身自好,可面对甜言蜜语、极力吹捧的精神贿赂时,却容易放松戒备和警惕。精神贿赂如同一支“暗箭”,瞄准领导干部,随时随地准备射出,让人防不胜防。

  试想,领导干部身边如果只有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唯唯诺诺的“应声虫”,没有敢于直谏的“诤言者”,自己看不到的缺点、没留意的问题,靠谁来提醒、指正?民主集中制原则又怎能落到实处?再试想,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谁都不想担责任,真的出了问题,谁来负责?领导干部一旦中了精神贿赂这支“暗箭”,心中公平公正的天平就会失衡,裙带风、关系网、小圈子就会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盛行,进而污染政治生态。如果领导干部偏听偏信,重用了“会说的”“务虚的”,冷落了能干的、实干的,就容易误入歧途,其后果可能会贻误事业发展。

  善于溜须拍马者除了品德和党性有问题外,这种人往往自身工作能力和担当意识不强,只想着靠溜须拍马讨得领导“欢心”,以求保位、升迁甚至谋私。这样的人哪里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哪里会磨炼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犹记得,芦山地震发生后,央视连线四川省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在他开始历数有多少领导奔赴灾区时,央视主播打断他说:“这个我们可能比你知道的多些,说说现在采取了哪些措施吧。”这一视频传到网上,徐孟加受到了“说套话”以及“溜须拍马”的指责。无巧不成书,不久他便因腐败落马,这可以说是偶然事件中的必然。

  对于精神贿赂这支“暗箭”,领导干部一定要耳聪目明、头脑清醒、心正气清,增强免疫力、抵抗力,对顺耳之语、逆耳之言都要倾听,时刻坚持人民立场,时刻扎紧自家院落的“篱笆”,让精神贿赂者望而却步。(李文刚)


 

------分隔线----------------------------
 
版权所有:中共湘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湘乡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建议分辩率为1024×768